宗教信仰程度的不同和將來的展望 曹新銘牧師 宗教信仰是人人都有的,但因出發點的思想不同,知識的多寡不同,德性的高低不同,就產生出程度不同的多級信仰來。這種級別之多,真有如搖籃班到大學的學院一樣多。搖籃班到學院的階層雖多,但還有其彼此相關的漸進程度所聯繫,而宗教信仰的分歧,則是各隨自己的情感趨向,不受理智所約束,所以失去聯繫,甚至意見相反,而到互相攻訐的地步。所以雖是同信一個宗教,各人的注重點不同,經文的選擇不同和解釋不同,所採取的制度又不同,所以就產生了距離很遠,難以調和的種種派別。
我認為:宗教信仰的最高理想和見解,是「無我」的,「捨我」的,「救人」的,「利眾」的,「理智」的。宗教信仰的最低思想和見解是「為我」的,「唯我」的,「利己」的,「自私」的,「迷信」的。但宗教信仰程度越高的人就越少,宗教信仰程度越低的人就越多;所以高級的信仰就很難進行,低級的信仰就容易氾濫。
但高級的信仰才能引導人類和協,引導社會文明,建設地上天國;低級的信仰雖能獲得個人的精神寄託和維持其不犯上作亂,但卻阻礙社會進步,分裂了世界的合一。可見宗教的信仰,在人類社會中,是功罪參半的。
雖如此,但歷史告訴我們,人類和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,宗教的信仰亦然,所以低級的信仰必漸改進,高級的信仰必漸盛行,宗教信仰的前程和對人類社會的貢獻,是大有前途和光明遠景的!
(《萍蹤感言》第五集上編三六條,寫於1964.5.20)